English

梅州市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

1998-01-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何东平、通讯员陈定开)岁末时分,广东省梅州市到处柚果飘香。三年前江泽民总书记曾专程前往视察的梅县扶大镇荣华蜜柚果场专业户梁波,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3.3公顷蜜柚,总产可达16万公斤,收入近50万元。而在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坡。今年,梅州农村主要靠开发山地发展种养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预计有近50万户;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预计有5000多户,部分甚至达到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高收入。全市农村人均收入可以达到3085元,比1985年的401元增长6倍多。

站在今日梅州的土地上,第一次来梅州的人,谁也不会想到,10多年以前,梅州却是另一番的景象:由于历史、地缘等原因,“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梅州是广东省荒山面积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观念落后,造成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群众收入低。山区真的没有出路了吗?1985年,广东省召开第一次山区工作会议以后,梅州市总结了梅县石扇、雁洋等地农民种果致富的经验,提出“希望在山、致富在山、出路在山”的山区发展战略和“统一规划、山权不变、连片开发、分户承包、双层经营、共同致富”的二十四字方针,组织和发动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在荒山植树造林60多万公顷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的同时,从开发25度坡以下的山坡地入手,兴办“山上一片林、山坡一园果(茶)、园中一群畜(禽)、山谷一口塘、平地稻谷香”的小庄园起步,实行林、果、茶、草、渔、畜牧、沼气相结合的立体经营,综合开发,走出了一条山区兴办小庄园,发展“三高”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

在发展山区“三高”农业的过程中,梅州市紧紧抓住开发优质产品和增加投入两个关键环节。八十年前,梅州农村就开始引种沙田柚,但解决不了早结丰产的问题,无法大面积推广。梅州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科技攻关,终于攻克了沙田柚早结丰产优质难题,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梅州金柚系列品种,研究成功配套的管理技术。经过专门培育的金柚果苗,一年就可种植,三年就能挂果并能获得丰产,这就为大面积推广种植金柚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还引进、开发了适合梅州山区发展的单丛茶、青榄、矮化龙眼等优质品种。有了优质品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山区农民开发一亩优质果茶,投入只要二、三千元,三年后投产,每年就有几千元以至上万元的收入。种果种茶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有了门路,梅州市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外商、老板、企业单位以及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户办、联户办投资办“三高”农业。全市仅利用外资兴办的“三高”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项目就有143宗,总投资2亿多美元,形成了梅县、梅江区以金柚为主,兴宁、蕉岭以单丛茶、龙眼为主,大埔以蜜柚为主,丰顺以青榄为主,五华以荔枝为主,平远以脐橙为主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到1996年底,全市果茶种植面积达到9.34万公顷,水果总产56万吨,茶叶总产5800吨,其中,金柚等柚类2.95万公顷、单丛茶0.87万公顷、青榄0.47万公顷、龙眼0.71万公顷,水果种植面积和水果总产、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总产在广东省各地级市居前列,而梅州金柚和单丛茶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则在全省、全国均居第一位,梅州也因此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金柚之乡和中国单丛茶之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